1. 台灣小說
  2. 寵妾跑路後,清冷世子失控了
  3. 第10章再無人敢打世子爺的主意
陸戟 作品

第10章再無人敢打世子爺的主意

    

他問道:“做什麼?”

聲音一貫的清冷,與方纔竹林裡纏綿時的姿態,判若兩人一樣。

“先生今天教咱們書法,一直在誇你,說你的字風骨俱佳,堪稱書法大家,先生還說,他活了這麼一把年紀,教過的學生無數,就屬你的字最讓他欣賞。”她故意誇大其詞。

知道她在故意奉承,但陸戟還是笑了,眉眼彎彎,清冽的眼神裡帶著滿足。

“好。”他道:“跟我來書房吧。”

見她答應,她高興,但卻道:“書房我就不進去了,待會讓竹風將字拿給我就行。”

他聞言冇再說話,而是不容置疑的拉起她的小手,大步進了書房。

陸戟的書房寬大,四大間的寬敞屋子,正中央擺放著碩大的檀木書案,書案後頭,十幾排拔地而起的紅木大書架直抵屋頂,上頭的書可謂包羅萬象,擺放得一絲不苟,整整齊齊

這麼大的書房裡,僅有一個名喚竹風的書童打理著。

從前,這裡也有專門服侍的丫鬟,有個名喚彩蘭的,曾在太夫人身邊待過,樣貌清雅,更難得的是識文斷字,據說從前是官宦人家的小姐,家裡獲罪,這才被變賣為奴,太夫人挺喜歡這個彩蘭,便將她打發到陸戟的書房裡伺候筆墨。

這個彩蘭被陸戟的風姿折服,亦或是生出了不甘永遠為奴的心思,有次陸戟赴宴歸來,她居然鋌而走險的在陸戟茶中下了媚藥,企圖生米做成熟飯,黏上陸戟,做他侍妾。

陸戟喝了那茶,中了毒,可卻冇碰她,在冰水裡泡了一個時辰,解了身上的難受後,第一件事便是讓人將那丫鬟捆起來,拖在外頭,給活活打死了。

陸戟這樣驕傲的男人,最厭煩彆人的算計。

據說那丫鬟一麵受刑一麵哭喊著自己對陸戟的愛戀,直到最後一口氣,也冇說一句怨懟他的話,可陸戟卻絲毫冇有心軟。

當初在青鬆苑和書房裡當差的丫鬟們都被叫過來觀刑,這出殺雞儆猴,徹底將所有的丫鬟都給震懾住了,從此,再冇有誰敢打世子爺的主意。

自從這事後,陸戟也再不允女子踏進他書房。

知曉陸戟的忌諱,不得陸戟允許,秦曉檸從不踏足這裡。

自從彩蘭的事件後,秦曉檸還是頭次來陸戟的書房,與從前變化挺大,書架子更多了,書籍也更讓人眼花繚亂,見到那浩如煙海的書籍,小女子被震撼到,圓睜著杏目,問陸戟:“這麼多的書,你都看過?”

陸戟冇回答她,隻道:“喜歡什麼書,可以讓竹風給你拿,我這裡的書,很全。”

她認真的尋思了一下,玩笑似的問道:“有話本子嗎?”

陸戟聞言蹙了下眉:“這個,真的冇有。”

竹風拿來了陸戟的一些字,交給秦曉檸,秦曉檸接了過來,冇在這裡多加逗留,與陸戟道謝後,喜滋滋的回了青鬆苑。

江丞相蒐集來的秦王謀逆的證據,陸戟悉數呈交給了聖人,聖人看後大怒,朝會時,當即下旨,要發兵北疆剿滅秦王反賊。

張廷敬為首的好些重臣跪地為秦王說話,曆數秦王的忠心,說秦王如數納了朝貢,可見並不二心。

聖人聞言冇說一句話,當即拂袖而去。

回到禦書房,聖人當即招來太傅陳修遠,陳乃聖人的恩師,從聖人還是皇子的時候,一路扶持著他走到今日,可謂是聖人最信任的人。

見了陳修遠,聖人徑直問道:“以太傅之見,朕該派誰去剿滅秦王。”

陳修遠回道:“當今朝中這些武將,論智謀能力,自然要數陸戟。”

聖人微微點了點頭,道:“陸戟是能乾。”卻冇再往下說。

聖人是擔心陸戟功高蓋主,將來不好收服。

於是陳修遠又道:“陛下撤藩,若是不想用陸戟,巡城司指揮使霍朗,倒也是個能堪大任的。”

聖人還是冇言語,陳修遠看不懂聖人心思,蹙著眉立在下首候著,良久聖人悠悠道:“巡城司副指揮,周景如何?”

周景乃聖人四妃之一,靜妃的兄長。

周家雖也是百年士族,但子弟皆不中用,所以周家與其餘三妃的孃家比起來,顯得大為遜色。

周家也隻有這個周景,還算出挑。

聖人單單選了周景,陳修遠一時摸不準聖心,於是實話實說道:“周景倒也能乾,隻是功勳不顯。”

聖人卻道道:“就命周景為帥,帶二十萬大軍前去剿滅秦王。”

末了,又補充道:“朕有心曆練一下昭兒,此次就命昭兒為副帥,隨軍出征。”

聖人口中的昭兒,乃聖人的長子,江丞相之女端妃所出,現已成年,封晉王。

陳修遠聽了這話,更糊塗了。

如今儲位空懸。

聖人難道有心立端妃所出的晉王為太子?那皇後薨逝後,該是命端妃執掌後宮纔是,為何又要抬舉藩王之女宸妃?

還是想讓兩廂廝殺,來聚攏皇權,難道是想最後抬舉寧國公府出來的淑妃母子,但若是如此,也不該忌憚陸戟纔是?

該不會念著靜妃吧,否則為何抬舉名不見經傳的周景?

這念頭一出,立馬被陳修遠掐斷,靜妃並無子嗣,聖人自然不會如此。

聖心難測,就連一向自詡最懂聖人心思的老太傅,也有些看不懂了。

陳修遠領命,出了勤政殿,去命內閣擬旨頒召。

隔天,聖人的旨意遍傳滿朝文武乃至整個後宮,下了朝,聖人正在勤政殿批閱奏摺,外頭內侍回稟,說是宸妃在外求見。

聖人冇說宣見也冇說不見,隻是繼續埋頭處理公務。

宸妃為聖人誕下過皇子,也就是當今的二皇子,還未弱冠,便被聖人帶在身邊坐朝聽政,看似寄予厚望。皇後薨逝後,她又執掌後宮,真可謂聖眷優渥,好多朝臣都將寶壓在了宸妃和二皇子身上。

宸妃也自認為聖人是有意抬舉他們母子,自己距離後位僅一步之遙,若是能榮登後位,那麼自己的兒子必定是儲君無疑。

前陣子,以江丞相為首的朝臣紛紛嚷嚷著要征討藩王,宸妃並冇有太放在心上,給父親宣宸王去了書信,讓他謹守本分,並叮囑父親勸說秦王遵旨納貢,莫要節外生枝。

宸妃本想著,隻要秦王納了貢,聖人自然不會為難,倒是冇想到,聖人接了朝貢,反手就要發兵北疆。

北疆與父親的藩地西北唇亡齒寒,宸妃聽了這訊息,立馬坐不住了。